文/中醫師同德醫學會理事長 施丞修
胞宮與肝經息息相關
子宮位於身體的下腹腔,形同三明治,被前面的膀胱與後面的直腸包覆在中央。子宮下方連結子宮頸,藉由陰道和外界接觸,為女性月經與孕育生命的器官。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施丞修中醫師表示,中醫稱子宮為「胞宮」或「女子胞」,是肝的經絡所經過的器官。子宮排血順暢與否、有無肌瘤或血瘤、有無經痛現象,以及能否順利懷孕,都與中醫肝的經絡系統有關。
施承修指出,肝的系統還包括大腦所引發鬱悶與易怒之情緒起伏、下視丘與腦下垂體對荷爾蒙的控管、肝臟的新陳代謝、筋膜系統的張力、視覺機能的良窳、體表色澤的變化以及血液儲藏與疏通等。
當子宮機能不佳時,皆可藉由身體這些部位的變化,來檢視彼此所承受的病因是否為身體共因。由於子宮前與膀胱、後與直腸相鄰,當子宮前傾時,會壓迫到膀胱、影響排尿;後傾時,會壓迫到直腸、影響排便,年老時還會有子宮脫垂的風險。
當有腹腔手術後,因某種因素引起子宮與前、後或周邊的器官發生沾黏時,將會引發長期的不適感,甚至導致器官機能的異常。一旦子宮被切除,騰出的「空間」,也可能會讓膀胱與直腸機能被改變,造成生活上的不便。
從月經來潮檢視子宮機能
施丞修醫師提醒,平時隨著卵巢荷爾蒙的分泌刺激以及排卵,女性朋友可以在每次月經來潮時,檢視自身子宮的機能狀態。一般的月經來朝會出現輕微的乳脹與下腹悶,經期約4~6天。第1天見色,2~3天見量,第4天減少,第5天結束為正常的月經。從月經來第1天算起至第14天為排卵期,在經過14天為下次月經的第1天。正常情況下,月經周期為28天,前後差距2天亦屬正常範圍內。
月經來潮時,無明顯不適的症狀,多數顯示身體機能不錯(特別是中醫的肝與肝系統),意即無頭痛眩暈、乳脹胸痛,經血排出順暢、無異味,不會腰痠腳軟、嗜睡倦怠,沒有口瘡痘瘡、燥熱失眠,情緒平和,生活工作如常。
若情緒不穩或暴怒、經痛嚴重或暈倒、血塊或大或小或多或少、經前或經後淋漓(滴滴答答不止)、腹瀉或便祕、乳脹或乳腺炎、眩暈或有貧血、頭痛(血虛、血瘀或感冒)、甚至每次月經來都感冒,就顯示平時身體欠安,遇到荷爾蒙變化以及經血外出所致的氣血喪失無法適應,也會產生諸多不適的症狀。
中醫常見女性4種類型
施丞修中醫師指出,中醫常見女性4種經期不順的類型如下:
類型1 氣血兩虛型:經量少、血色淡或血質稀薄如水、經來虛弱感或疲勞倦怠,經期過短,蹲起眼黑目眩,唇淡面色蒼白或萎黃。
類型2脾腎兩虛型:經來腰痠欲斷,下半身無力,頻尿、夜尿甚至漏尿,小腹或子宮下墬感。經期長不易結束,部分體重過輕。
類型3濕熱壅滯型:月經來血液黏稠、經量偏多、週期紊亂或經期較長、有異味、經前易怒、平時白帶多而偏黃綠色,容易陰部搔癢,面部毛細孔粗大,煩躁失眠、容易體重過重。
類型4.血熱下注型:經血量大而多,血色鮮紅或深紅、過經不止、面紅身熱,下巴膿瘡、口乾失眠、鬱怒失眠、痔瘡併發。
施醫師認為,「季經」或「年經」未必是不正常,若曾規律28天左右的週期,如今變成季經或年經則多屬異常,常見病症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,為不孕症常見類型,多有經亂後體重急遽上升、多毛、痤瘡(青春痘)、毛細孔粗大、怕熱、經遲等男性荷爾蒙過高、肝腎火炎的現象。
如果是體瘦、無發炎與躁熱現象,多屬女性荷爾蒙不足,肝腎不足的月經遲滯。
滴滴答答多屬「腎氣不足」的現象。這裡的「腎氣」,指的是子宮內膜的排血能力與肌肉收縮力。「經前淋漓」屬於經血無力推動,來得不乾脆;「經後淋漓」屬於肌肉無力收縮,收縮力不足,無法及時封閉內膜傷口。
女性須知子宮保養之道
氣血兩虛型:宜補氣養血(增加能量)、清淡飲食(減少消化與代謝負擔),並適當休息配合緩和運動(讓體力逐漸恢復)。
脾腎兩虛型:應溫腎補脾。脾主肌肉、腎主骨。骨盆腔與肌肉韌帶系統穩固,氣血流通順暢,子宮機能自然運作。
濕熱壅滯型:須清熱利濕。避免身體水分代謝失常(體液不當囤積),以及體熱上升引發子宮機能障礙。平時宜減少熱量與甜份高食物,增加運動量,促進體熱與濕氣代謝。
血熱下注型:應避血行過速;少食用辛香烤辣炸食物,調整情緒、勿憂愁多思鬱怒,減少熬夜、以降低肝火上炎所引發的下腹腔發炎機率,以及不當出血。
施丞修醫師建議,曾經有下列狀況:劇烈疼痛暈倒、血量不足、血崩量大且出血不止、血塊大於0.5CM以上、血液黏稠惡臭,經期超過10天、月經週期過短(14~21天)、月經週期日漸延遲、月經期間嚴重感冒、子宮肌瘤或血瘤(5CM以下)、多囊性卵巢、卵巢水瘤復發、乳房腫痛劇烈或發炎、經來腹瀉次數過多(1日3次以上)、面上痤瘡(青春痘)嚴重、或子宮頸、陰道經常發炎,以及無避孕、1年以上未自然受孕,經西醫檢查無異常者,都建議可看中醫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