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年約六旬的婦人因乾癬症持續發作近廿年,免疫力長期低落、血液循環不佳,小腿呈現暗紫色,皮膚表面佈滿鱷魚皮般的厚硬角質片,甚至不斷滲出黏稠的組織液,發出陣陣惡臭,使得可愛的小孫子望之卻步,難以親近。中醫師表示,乾癬症又稱為「不死的癌症」,雖然不具傳染性,卻經常反覆發作,讓人困擾不已。因乾癬發作時容易有皮膚發炎脫屑的現象,經常讓人側目以對而不敢靠近,加上搔抓破皮流血滲液,影響乾癬患者身心、社交和工作甚劇。
乾癬是一種慢性的非傳染性皮膚病,因表皮細胞生長太快且合併發炎,於肌膚上呈現紅色斑塊和層層的銀白色鱗屑,發作時搔癢無比。中醫師施丞修表示,目前乾癬的病因說法不一,有的人認為是遺傳,有的人認為是內分泌失調導致,中醫觀點則認為誘發乾癬的主因包括飲食失節、作息不正常、熬夜應酬、壓力過大和不當使用藥物,體內長期累積毒素與致敏物質,導致免疫力紊亂與下降、血熱瘀阻和皮膚嚴重發炎等現象,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,活血潤燥為主,但實際處方仍必須視病患體質和病症不同而有所區別。
中醫將乾癬概分為「血熱」、「血燥」、「血瘀」、「濕熱」和「熱毒」五種型態,其病因和病灶不盡相同。血熱型乾癬患者多為急性發作,皮膚表層呈現剝離的滴蠟狀,容易有皮膚潮紅、皮屑增生、組織液滲出和發癢等皮膚過敏現象,常因年輕人飲食不忌和作息不規律所造成,治療首重清熱解毒,可使用蒲公英、金銀花、連翹搭配生地、紫草和槐花等藥材,但切忌當歸和川芎等溫熱躁血之藥。血燥型的病情屬於穩定的靜止期階段,皮損部位縮為錢幣大小,肌膚皮屑較為乾燥,常令人有誤為好轉的錯覺,實際原因卻是肝臟解毒功能不善加上肝腎陰虛所致,此時可用養血祛風作為主要處方,以四物湯、八珍湯等養血藥和防風、秦艽等祛風藥,搭配解毒藥方。
至於血瘀型的乾癬患者,病史多長達10年以上,久治不癒,皮膚出現兩極化反應,即健康皮膚表層變薄且皮損部位角質變厚,素有「牛皮癬」之稱,應以桃仁、紅花、乳香和沒藥等活血散瘀藥材作為處方。還有症狀像濕疹的濕熱型乾癬,滲出液量多,皮損部位呈現嚴重浸潤和糜爛現象,可採用四君子湯、四物湯,配合大黃、苦蔘根或蛇床子的外洗劑做治療,但是要注意的是,此類型病人接受中醫治療會有短暫性病情惡化現象,此屬體內積毒正在尋找出口的正常現象,毒素消退後即可回復健康狀態,使乾癬不易復發。另外,因為因感染病毒、細菌而急性發作的熱毒型乾癬,皮損部位常見粟粒狀膿包,則需以黃連、黃芩、黃柏和梔子組成的黃連解毒湯作為清熱解毒的藥方。
由於乾癬難以根治,因此西醫治療多採「控制」原則,普遍使用類固醇以暫時減緩病情。中醫則採由內而外方式,排解毒素,改變體質,讓體內免疫系統和體外環境取得平衡,以減少過度敏感而發病的機率。施丞修醫師表示,中醫治療乾癬病症可視病情和病患體質開立不同的處方,也可作為平時調整體質使用。
為了避免乾癬復發,施丞修中醫師提醒,平時應避免加工食品的攝食,少接觸油炸和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,切忌貝殼類海鮮、芒果、竹筍、奶蛋、芋頭、茄子和菇類等容易誘發乾癬的食物,並且保持作息正常規律、不熬夜、減少壓力、不激烈運動,而後逐漸恢復能與大自然共存的穩定體質。到中時健康新聞網粉絲團 看看大家怎麼說